報刊文章
【健康報】牙齒矯正前 這些內容要了解(2022年7月29日 第8版)

牙齒矯正前 這些內容要了解
□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(yī)院正畸科副主任醫(yī)師 張海萍
暑期已至,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盤算著帶孩子去口腔醫(yī)院矯正牙齒。一般來講,牙齒矯正就是使用各種類型的正畸矯治器(牙套)對牙齒排列異常、咬合不正、牙弓不調等牙頜畸形進行矯治,也可聯合正頜外科手術矯正較為嚴重的頜骨畸形。
那么,矯正牙齒究竟能帶來哪些改變和驚喜呢?從牙頜畸形的形成機制來說,對于牙性因素為主的牙頜畸形(牙齒的位置異常、傾斜度異常所致),患兒戴用正畸矯治器(牙套)可以移動牙齒,使牙齒排列整齊且美觀。對于以骨性因素為主的畸形,如果是處于生長發(fā)育期的兒童,在生長高峰期通過佩戴矯形矯治器或功能矯治器,可以適當促進或抑制頜骨生長,從而使上下頜骨間的關系趨于協調;如果是輕、中度骨性畸形的成人患者,往往采取掩飾性正畸治療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調頜骨間的關系,從而改善面型;而對于嚴重骨性畸形的成人患者,僅佩戴牙套無法取得良好的矯正效果,需要采取正畸-正頜手術聯合治療。
正畸的適應證有哪些
常見的正畸適應證有:牙齒排列不齊、牙列擁擠、牙列稀疏(有牙縫)、牙齒萌出異常、咬合不正,包括牙前突(齙牙)、前牙反he(前牙反咬合、地包天)、后牙反he、前牙深覆蓋(天包地),前牙開 、前牙深覆he(垂直方向,上前牙完全蓋住下前牙)和小下頜、下巴偏斜等畸形,以及修復治療(鑲牙)前的輔助性正畸治療。
何時是正畸的最佳時機
臨床上,最常見的牙頜畸形是牙齒排列不整齊和咬合問題。這種情況最好是等到患兒全部乳牙替換完、28顆恒牙全部萌出后,即 12~14 歲,也是頜骨快速生長發(fā)育的時期,此時開始進行全口牙齒的全面矯正。建議此類患兒戴正畸矯治器,可以選擇固定矯治器(患者不可自行摘戴)或者透明隱形矯治器(患者可自行摘戴),通常需要戴2年左右的時間。
乳牙期兒童常見的牙頜畸形是前牙反he。這種情況最早4歲左右可以進行矯正。若過早干預,患兒年齡小、配合差;而到了五六歲,乳前牙開始替換、出現牙齒松動就無法進行矯治了。
5~6 歲的兒童前牙開始替換,如果仍存在吮咬手指、咬嘴唇、口呼吸、吐舌、前伸下頜等不良的口腔習慣,要進行早期指導、訓練或干預,避免對牙齒萌出、咬合建立(建he)甚至頜面發(fā)育造成不良的影響。存在頜骨畸形的兒童,例如骨性因素為主的前牙反he、前牙深覆蓋、前牙開he,以及下頜后縮、下巴偏斜等畸形,建議在8~11歲生長改良矯治的黃金期,即生長發(fā)育高峰期前、高峰期進行矯形治療或功能矯治,以改善頜面部的不協調。
口腔衛(wèi)生差、尚未養(yǎng)成良好的刷牙習慣的孩子:牙面上存在軟垢和牙菌斑、口內有多個齲壞牙,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自控力較差、無法配合治療的孩子:牙套之于正畸,如同內科醫(yī)生所開的藥;如孩子不能按時佩戴,必然起不到治療作用。
牙根過短的孩子:少數患兒牙根過短,牙齒移動距離過大就可能導致牙齒松動、過早脫落。
其他:有顏面進行性發(fā)育異常、特發(fā)性下頜關節(jié)炎癥等情況的患兒,需要在疾病控制、穩(wěn)定后再進行矯治。
牙齒矯正前需要注意什么
家長要調整好心態(tài):牙齒矯正并非越早越好,家長對此不用過分擔憂和焦慮。每個孩子的牙頜畸形表現、機制都各不相同,是否需要矯正、何時開始矯正都因人而異。一般建議在兒童7~8歲時,父母預約正畸專科醫(yī)生給孩子做一次口腔檢查,判斷一下是否需要做矯正以及合適的矯治時機。
兒童有想矯正的意愿:家長要引導并鼓勵兒童自覺、自愿接受牙齒矯正,而不是迫于長輩的要求。兒童的依從性對于正畸治療的效果至關重要。一個配合良好的患兒,其正畸療程相對較短、療效也更佳;相反,依從性差的患兒不但使矯正療程延長,也會導致預期的矯治目標難以實現。
培養(yǎng)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:養(yǎng)成一個習慣需要至少21天的堅持。牙齒矯正療程長達 2 年之久,要求孩子有持之以恒的毅力。況且從小養(yǎng)成良好的口腔衛(wèi)生習慣,將使孩子終身受益。家長要在鼓勵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口腔衛(wèi)生習慣后,再帶其來醫(yī)院接受矯正治療。
牙齒矯正后需要注意什么
保持口腔衛(wèi)生。戴上牙套后,口腔清潔的難度增加了,如不徹底清除牙菌斑,極可能引起牙釉質脫礦、齲齒、牙齦炎甚至牙周炎。因此,餐后一定要及時、有效地刷牙,認真使用牙線;如不便用牙線,也可用沖牙器全方位徹底沖洗。同時少喝飲料、少吃甜食。
避免吃過硬、過黏、帶核、帶骨的食物,防止造成矯治器的脫落、損壞,復診頻次增加和矯正療程延長。
定期按時復診才能保證效果,通常佩戴固定矯治器患者每個月復診1次,佩戴透明隱形矯治器患者每兩個月復診1次。
正確處理口腔潰瘍。要注意正畸矯治器的選擇,盡量減少患者矯正過程中的不適感。對于偶發(fā)的潰瘍,可將黏膜保護蠟貼在相應的矯治器上,并配合局部用藥促進潰瘍愈合。如果是經常性發(fā)生口腔潰瘍,建議患者到口腔黏膜科進行診治。
乳牙期兒童常見的牙頜畸形是前牙反he。這種情況最早4歲左右可以進行矯正。若過早干預,患兒年齡小、配合差;而到了五六歲,乳前牙開始替換、出現牙齒松動就無法進行矯治了。
5~6 歲的兒童前牙開始替換,如果仍存在吮咬手指、咬嘴唇、口呼吸、吐舌、前伸下頜等不良的口腔習慣,要進行早期指導、訓練或干預,避免對牙齒萌出、咬合建立(建he)甚至頜面發(fā)育造成不良的影響。存在頜骨畸形的兒童,例如骨性因素為主的前牙反he、前牙深覆蓋、前牙開he,以及下頜后縮、下巴偏斜等畸形,建議在8~11歲生長改良矯治的黃金期,即生長發(fā)育高峰期前、高峰期進行矯形治療或功能矯治,以改善頜面部的不協調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由牙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導致的前牙反he、前牙開he、下巴偏斜等畸形,早期矯正的效果較好且一般比較穩(wěn)定;由骨性因素導致的畸形,即使進行了早期的正畸干預和糾正,隨著生長發(fā)育有復發(fā)的可能,需要定期觀察。
哪些孩子不適合牙齒矯正口腔衛(wèi)生差、尚未養(yǎng)成良好的刷牙習慣的孩子:牙面上存在軟垢和牙菌斑、口內有多個齲壞牙,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。
自控力較差、無法配合治療的孩子:牙套之于正畸,如同內科醫(yī)生所開的藥;如孩子不能按時佩戴,必然起不到治療作用。
牙根過短的孩子:少數患兒牙根過短,牙齒移動距離過大就可能導致牙齒松動、過早脫落。
其他:有顏面進行性發(fā)育異常、特發(fā)性下頜關節(jié)炎癥等情況的患兒,需要在疾病控制、穩(wěn)定后再進行矯治。
牙齒矯正前需要注意什么
家長要調整好心態(tài):牙齒矯正并非越早越好,家長對此不用過分擔憂和焦慮。每個孩子的牙頜畸形表現、機制都各不相同,是否需要矯正、何時開始矯正都因人而異。一般建議在兒童7~8歲時,父母預約正畸專科醫(yī)生給孩子做一次口腔檢查,判斷一下是否需要做矯正以及合適的矯治時機。
兒童有想矯正的意愿:家長要引導并鼓勵兒童自覺、自愿接受牙齒矯正,而不是迫于長輩的要求。兒童的依從性對于正畸治療的效果至關重要。一個配合良好的患兒,其正畸療程相對較短、療效也更佳;相反,依從性差的患兒不但使矯正療程延長,也會導致預期的矯治目標難以實現。
培養(yǎng)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:養(yǎng)成一個習慣需要至少21天的堅持。牙齒矯正療程長達 2 年之久,要求孩子有持之以恒的毅力。況且從小養(yǎng)成良好的口腔衛(wèi)生習慣,將使孩子終身受益。家長要在鼓勵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口腔衛(wèi)生習慣后,再帶其來醫(yī)院接受矯正治療。
牙齒矯正后需要注意什么
保持口腔衛(wèi)生。戴上牙套后,口腔清潔的難度增加了,如不徹底清除牙菌斑,極可能引起牙釉質脫礦、齲齒、牙齦炎甚至牙周炎。因此,餐后一定要及時、有效地刷牙,認真使用牙線;如不便用牙線,也可用沖牙器全方位徹底沖洗。同時少喝飲料、少吃甜食。
避免吃過硬、過黏、帶核、帶骨的食物,防止造成矯治器的脫落、損壞,復診頻次增加和矯正療程延長。
定期按時復診才能保證效果,通常佩戴固定矯治器患者每個月復診1次,佩戴透明隱形矯治器患者每兩個月復診1次。
正確處理口腔潰瘍。要注意正畸矯治器的選擇,盡量減少患者矯正過程中的不適感。對于偶發(fā)的潰瘍,可將黏膜保護蠟貼在相應的矯治器上,并配合局部用藥促進潰瘍愈合。如果是經常性發(fā)生口腔潰瘍,建議患者到口腔黏膜科進行診治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