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室故事
【北京青年報】鑲的不是假牙是自信(2013年11月20日 C6版)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報
春節(jié)前的一個星期六,天氣格外寒冷。北京口腔醫(yī)院王府井部,因所在地區(qū)電力維修,不得不停診半天。為了防止意外情況,護士長和我留下來值班。眼看到了快要下班的時間,一位滿頭白發(fā)的老奶奶,步履蹣跚、氣喘吁吁地來到科里,“有人嗎?我要看牙!”
“老人家,今天停電,看不了。”護士長連忙迎了過去解釋。老人很沮喪,“真是不湊巧啊,我家住得遠(yuǎn),兒子又出差,我來一趟不容易啊。”護士長很是過意不去,一邊遞上熱茶水一邊問道:“您住哪兒啊?”
“北京南站附近,那邊坐車不方便,人老了又不會坐地鐵,來一趟要倒好幾趟公交車呢。”“我家也住那兒附近,快下班了,一會兒我送您回去吧。您貴姓?我給您約下周來看牙行嗎?”護士長一邊和老人聊著,一邊幫老人做了登記。
三天后,老人早早來到診室。護士長趕緊上前打招呼,“金奶奶,您來得真早啊!”老人沒搭腔,只是點點頭,卻不說話。護士長感到奇怪,老人和上次來時不太一樣啊。那個開朗活潑的老太太今天怎么這么沉默? “金奶奶,有沒有哪里不舒服啊?”老人看著護士長,眼中充滿疑慮、恐慌,想說又不說,只是搖了搖頭。
過了一會兒,老人的臉色越來越差,護士長有些不放心了,“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,我們可以幫助您。”老人先是遲疑,然后癟癟嘴,眼睛發(fā)紅,“疼,我好疼。”“哪里疼啊?”老人指了指右胳膊。“怎么疼啊?給我看看。”“不能動了。”老人像個做錯事的孩子,低著頭小聲答道。
事情比想象得要嚴(yán)重。“金奶奶,咱得把衣服脫掉看看了。”天氣冷,老人衣服穿得里三層外三層,我也趕緊上前幫忙。先幫她脫了寬松的外套,然后是毛衣,待到就剩下秋衣的時候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袖子已經(jīng)緊緊粘在胳膊上了。
依照慣例,為了避免刺激傷口要用剪子將衣服剪開。老人看我拿來了剪子,大聲喊道:“這是我兒子給我買的生日禮物,不能剪啊!”我只好停手,護士長輕輕地一點一點將袖口慢慢卷起:右前臂和手腕又紅又腫,不能活動,輕輕一碰,金奶奶疼得直掉眼淚。
護士長憑借多年經(jīng)驗,悄悄跟我說了一句:”高度懷疑骨折。”她立即找來應(yīng)急的夾板和繃帶,將夾板放在傷肢內(nèi)外兩側(cè),以繃帶纏繞固定,然后用三角巾把前臂懸吊胸前。護士長一邊麻利地包扎,一邊勸老人: ”金奶奶,您這樣不行啊,得趕緊送您去綜合醫(yī)院,給兒子打電話了嗎?”沒想到,老人情緒大變,”不成,我不去!我不去!””您聽我說啊,骨折可不是小事,不能等。”護士長給老人講道理,”要是耽誤了,造成骨骼錯位,胳膊以后不能動了,吃飯、喝水、寫字都怎么辦啊?”老人咬著嘴唇,閉上眼睛,想了一下,嘆了口氣:”就是因為這樣,我一開始才沒和你們說的啊。我怕我說了,你們就不讓我看牙了!” ”啊?!”我們都愣住了。”我真的很需要這口假牙。”金奶奶哀求地看著我們,”我是個老師,退休以后,沒事就在社區(qū)公益演講。這次我們要到別的社區(qū)交流,眼看馬上就要上臺了,有了假牙我才能正常發(fā)音啊。”老人越說越堅定:”不管怎么樣,我一定要鑲完牙再去看病!”
在場一起候診的患者都被老人深深打動了,大家一致同意讓金奶奶先看牙。醫(yī)生也以最快的速度給老人做了檢查,然后采印、做模型……
幾個月后,金奶奶來復(fù)診。她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著事情的來龍去脈:那天受傷是因為在來的路上,不小心摔了一跤,只是用手撐了一下居然會骨折。后來到了綜合醫(yī)院,醫(yī)生說幸好處理得及時,才沒有延誤病情。“謝謝姑娘,幸虧有你們,我的胳膊才能恢復(fù)得這么好。”看著眼前眉飛色舞的金奶奶,我笑笑:“這是我們應(yīng)該做的。”“我那天原來不想說,沒想到讓護士長察覺到了。不僅護士長,還有你們,還有那么多不認(rèn)識的人關(guān)心我、幫助我,讓我很感動。”老人動情地說著,還拿出一張照片,“你們幫我老太太鑲好了牙,那不僅僅是一口假牙,那就是自信啊!”
我接過照片,可不是嗎,照片上的金奶奶,正神采飛揚地在臺上演講,襯著那口假牙,還真是自信滿滿呢!
文/孫琳瑤(北京口腔醫(yī)院王府井部)